愛為出發點 找回母親臉上遺失的笑容

是什麼原因讓藥師中年轉行改當農夫?

畢業於國防醫學院研究所的黃藥師,是腎食堂的創辦人,也是優聖菜的主要發明者。
       數年前回台南鹽水老家,看到洗腎十多年的岳母,吃青菜前得先把菜梗及葉菜切得很細,再用熱水煮上3-5分鐘,以洗掉蔬菜中的鉀離子,因為攝取過量的鉀離子,會影響心臟功能,造成心律不整甚至會奪走性命。但是這樣的料理方式不僅蔬菜的營養流失,多重工序自然使得青菜口感不佳,但不得不做,因為鉀離子普遍存於蔬菜水果內,三餐都得面對。

「我看了非常心疼,身為藥師,我幫助了這麼多人,但現在家人有問題我卻幫不上忙....」

在心疼與自責中,激發了黃藥師轉行的念頭,於是報考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博士班,專心投入蔬菜研究,希望能先解決病友吃蔬果的困境。
相信大家對於腎食堂【愛為出發點 找回媽媽的笑容】這個故事一定不陌生,這是真人真事,卻也真真實實的反應出了台灣病友們在飲食上碰到的問題。

 

教授曾勸放棄 仍堅持研發優聖菜


黃藥師提出這項研究計畫時,曾有老師勸他放棄,因為種植蔬菜使用的肥料,當中一定含有氮、鏻、鉀等元素,想要種出優聖菜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老師,你就讓我嘗試看看吧!我不怕失敗!」

       憑藉著這股毅力,他開始尋遍各個國家的文獻資料,向農學院教授請益,從土壤環境系老師請教「植物營養」,到昆蟲系老師學習病蟲害防治。經過研究後他發現想要讓蔬菜中的鉀含量降低,必須從介質、養液及栽種方法三方面配合下手才有成功的機會,於是開始了優聖菜的研發。研究依兩大方向進行,在實驗室裡研究營養液配方,同時在學校的溫室裡試種,栽培完後就送驗證。在研究期間他認識了2位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的學妹謝欣與黃翔瑜,他們一起組成了【腎食堂】團隊,花了1年的時間成功開發出鉀含量較低的生菜,也就是現在優聖菜的原型。

謝欣:「我從沒做過這種實驗,沒想到我們竟然成功了!」

      優聖生菜的研發成果很快的獲得教育部創新創業獎的肯定並且在許多的活動上展出,於是團隊們開始著手研發台灣人愛吃的炒菜類型,並在國立中興大學科技部計畫的支持下,離開實驗室到新社農場進行大規模的研發實驗,而這一次的研發又耗費了一年之多,最終在2018年成功的開發出小白菜、青江菜、小松菜等家庭常見的蔬菜,將優聖菜上市銷售。

黃藥師(左一)與實驗室裡的學妹們正在栽培一株株的蔬菜
黃藥師(左)與住在台南鹽水的岳母趙媽媽(右),趙媽媽洗腎已長達20年,非常遵守低蛋白.低磷鉀的飲食原則,一直都是醫師眼中的乖寶寶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